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
刚离开福宁殿,王懿肃就迫不及待地说:“姐姐,若莘王言而有信,真来娶你做王妃,那你可就算熬出头了。”
这些年来,郑显肃雅好读书、勤奋上进,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升职为慈德宫的押班女官不说,还容止端丽、博学多才,变得已经好到不能再好了。
可以说,郑显肃的努力,慈德宫中的人,有目共睹。
要是这样的郑显肃,真能成为王妃,那她也算是没白苦熬苦掖了这么多年。
郑显肃故作平静地说:“莘王许是一时兴起,岂可尽信?”
王懿肃说:“我观莘王并非孟浪之徒,且他已盟誓,安会轻悔?”
郑显肃认可王懿肃所说的,但她还是有些担心:“怕他无至性也。”
王懿肃说:“我与姐姐看法不同,我料定莘王必会来跟太后求亲!”
郑显肃心想:“莘王条例清晰,逻辑缜密,行事似有深意。
或许他教我代写《土地改革疏》,根本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预谋。
甚至他挺身而出救太后,亦是有所图谋?”
想到这种可能,郑显肃非但没有感到不舒服,相反,她对赵宇真的期待起来。
这么说吧,郑显肃不怕赵宇有所图谋,就怕赵宇今天想娶她,明天想娶别人,晃点她。
还有就是,郑显肃也不想嫁给一个莽撞无脑的人,哪怕是当王妃。
要知道,虽然宗室几乎不会涉及到政治,但要是真不开眼,一味莽撞行事,也早晚会遭到灭顶之灾。
伴君如伴虎,真不只是说说而已。
还好,只看赵宇能写出《土地改革疏》,就知道,赵宇不是这种人。
总之,仔细品了品赵宇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郑显肃真的开始对这个有可能会落到她头上的王妃之位有了期待。
不过郑显肃并没有被这张大馅饼冲昏头脑,而是主动对王懿肃说:“妹妹放心,若我真能当上王妃,定当竭尽全力为妹妹谋取侧妃之位。”
郑显肃的话,让王懿肃俏脸一红,但她并没有回避此事,而是轻轻地点了下头:“我都听姐姐的。”
郑显肃和王懿肃回到慈德宫跟向太后复命,向太后问:“为何去了这么久?”
郑显肃回答:“莘王教奴婢帮忙写一道《土地改革疏》,耽误了些时间。”
一听赵宇也想改革,向太后的眉头紧锁:“莘王也要绍父兄之志?”
郑显肃很巧妙地回答道:“莘王虽也有改革之意,但他反对王相公等人的急功近利,而是更认可司马相公等人提出来的以温和的改良方式进行改革的理念。”
听郑显肃这么说,向太后的眉头缓缓舒展开来:“莘王没有急于求成之心?”
郑显肃立马就将《土地改革疏》中,涉及到审慎周全的先试点再推广部分,以及平衡各方利益与理念的思想,抽丝剥茧一般讲解给向太后听。
向太后听完,笑道:“这才是改革应有的态度嘛。”
向太后对左右说:“改革乃富国强军必然之举,我大宋若想一扫贫弱,自然要改革,只是王安石之辈,不得其法,却又急于求成,硬要推行错法,搞得民不聊生,我等才制止他们将我大宋带入深渊。
若彼辈能像莘王这般徐徐图之,兼顾民生及祖制,谁会抗拒新法?”
向太后所说的其实就是一个悖论,改革,改的就是祖制,怎么可能兼顾?
郑显肃知道向太后说的有问题,但她很聪明,总能避重就轻地帮赵宇美言。
而王懿肃则在一旁恰到好处地补充,将赵宇不好的一面(主要是向太后不喜欢的一面)遮掩住,将赵宇好的一面(也就是向太后喜欢的一面)放大。
这让向太后对赵宇的印象越来越好。
对赵宇的印象越来越好的,不只向太后,还有给向太后扇风的麻晓娇和袁倾城。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