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这些农民在初期就极有可能不能算作是参与起义的一员。
再者,地方上的土地必然大量被世家大族所占有,农民们所拥有的土地零零散散,农民们更难联合到一块。
在东汉这样的世家大族阶段或许还好,但是等到魏晋时期,等到门阀士族形成,等到九品中正制长期推行,那天底下还相对自由的农民还剩多少?天底下还在朝廷控制中的土地又有多少?魏晋时期当然也有农民起义,但是规模就不可与其他朝代相比了。
绝望的心情之下,他们都没有兴致在那谈天中发什么消息了,即使是愤怒的、骂那些不当人的大族的消息。
只有深深的无力感笼罩全身,连生气都提不起劲来。
发了消息又有什么用?指责那些大族有什么用?千百年来不一直都是这样吗?朝廷也和他们是一伙的。
-而作为袁氏、杨氏时下的当家人,袁汤和杨秉都从这几句话中察觉到了一些问题。
杨秉与杨赐坐在一处,道:“东汉名族,我杨氏确实闻名大汉天下,但是之后?”
以弘农杨氏的底蕴,即使真的天下遭变,也不是不能继续延续荣光,不是不能完成立场转变、家族转变。
但是这里为什么只说他们是东汉名族?莫不是在隐晦地说,东汉之后,他们杨氏就不再是“名族”
了?袁氏确实和他们杨氏齐名,但袁氏也好,杨氏也罢,他们两大家族的官职传承,也都只提到在东汉时期的。
东汉之后便没有提及。
到底是这个存在不愿意提前讲述新的朝代的情况,还是说他们两个家族真的止步于此……【总而言之,通过垄断文化,豪强们进一步垄断了仕途,成为了世家大族。
】【以颍川豪强为例,当地的大族在光武帝时期,子弟作为郡守级别的官员的数量占豫州出身郡守总数的4444;成为九卿的子弟数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25;没有三公官员。
】【到汉献帝时期,虽然成为郡守的子弟占豫州出身郡守的比例下降到了2581;但成为九卿的数量占豫州出身九卿的75,成为三公级别官员的数量占豫州出身三公的3333。
】【即使在对朝廷大族打压甚重的党锢之祸的桓帝灵帝在位期间,颍川豪强子弟成为郡守的人数依旧占豫州出身郡守的2174至2143,成为九卿的人数占比达到3078至2857,成为三公的人数占比则为2105至2308。
】【而刨除三公之外,从整个东汉来看,颍川豪强的子弟担任郡守的人数占全国全国郡守数量的比例都一直维持在497的高水平,担任九卿的人数占全国九卿数量的比例也在维持819的水平。
】[注]-------[注]:数据来源,《东汉颖川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薛海波。
大家也可以搜搜看,从数据上看,颍川豪族整体可谓是东汉的第一序列,虽然单个大族不如弘农杨氏或者汝南袁氏,但是整体上绝对处于第一层。
不仅为官人数多,且涉及地域广,全国各地都有颍川出身官员;且涉及职位类型多,中央地方,文职军队,尚书令和廷尉……可以说是一路辉煌下来,而且还辉煌到了曹魏。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